热门标签:
所在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富民县:红果映沃野 监督护航振兴路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9-03 08:18:00    

近日,走进富民县散旦镇甸头村,阳光透过棚膜在藤蔓间跳跃,串串红果像挂在枝头的灯笼,把现代化蔬菜大棚装点得喜庆热闹。

在这片由村党总支领办的“共富基地”里,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涌动着纪检监察力量护航乡村振兴的暖流——从项目落地到收益分配,从技术推广到村民务工,全程监督如同细密的“防护网”,让“小番茄”稳稳长成富民强村的“大产业”。

产业扎根,监督先行。甸头村“共富基地”的诞生,始于该镇鲁南片区的产业振兴蓝图。自500余亩蔬菜种植区项目启动,尤其是30亩番茄核心区被定位为示范性基地后,散旦镇纪委把监督“探头”架到项目一线。

“从土地流转补偿款发放,到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资金拨付,每一笔钱都要在阳光下。”散旦镇纪委书记带着专班多次深入田间,对照项目清单核查资金流向,防止“跑冒滴漏”。针对“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中可能出现的权责不清问题,镇纪委推动村里制定合作运营管理办法,明确集体、合作社、农户的收益分配比例,并在村务公开栏定期公示,让村民看得明白、信得踏实。

红果致富反哺,监督守护钱包鼓。“在基地摘番茄、干农活,一天能挣100元,离家近还方便,比出去打工强多了。”正在采摘的村民徐女士说。在基地务工的20余名村民,每年人均增收超8000元,这份安稳离不开监督“托底”。镇纪委联合村务监督委员会,每月核查务工考勤表和工资发放记录,对“是否按时足额发薪”“有无克扣工时”等问题逐项较真。

作为村集体主导运营的产业项目,基地的收益直接反哺村集体经济。日均2000斤采收量带来的集体收益,在“阳光监督”下专款专用,部分用于改善村道、修缮水利,部分投入新棚建设。村民看着集体家底变厚,心里的获得感越来越足。

技术赋能提质效,监督推动“传帮带”。散旦镇纪委以“清单式”监督推动村党总支把技术培训落到实处,既看培训次数够不够,又看农户是否学得会、用得上。针对部分农户学了用不好的问题,督促村里邀请农技专家一对一指导,还组织党员技术骨干与农户结成帮扶对子,带动鲁南片区500亩生态蔬菜基地实现产量、品质、效益提升。

“小番茄”的红火,是散旦镇探索农业新质生产力的缩影,他是富民县纪检监察工作护航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当下,散旦镇正筹划培育特色农产品品牌,富民县纪委监委将提前介入,围绕品牌打造中的资金使用、利益联结等环节制定监督预案,让这片红果甜香与监督清风交织的田野酝酿出更动人的丰收故事。(昆明日报 记者吕文康 通讯员钱媛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