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走出生态赋能新路子
陕西网讯(记者 刘思琦)5月22日,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聚力打好重点领域攻坚硬仗 ”系列新闻发布会,商洛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王小宁出席,介绍探索实践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方面有关工作情况。
王小宁表示,商洛重点探索以种养加工为代表的现代农业型、以技术创新为代表的绿色工业型、以观光体验为代表的康养旅游型、以转移支付为代表的保护补偿型“四条路径”,扎实推进试点工作,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绿色发展动能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显著提升。主要聚焦优化供应链;壮大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三个方面重点工作。
聚焦建设特色农业强市,放大“小木耳大产业”示范效应,统筹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引育红仁核桃、三文鱼等特色品种,建成鱼菜共生、智慧茶园等一批数智农业项目,形成“菌果药畜茶酒渔”特色产业体系,91个农产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位列全国地级市之首,荣膺全国首家名特优新农产品高质量发展样板市。
围绕解决钒、钼、铁等61种富集的矿产资源因秦岭保护而开发受限,通过矿业规模化、绿色化、延链化、数字化、安全化“五化”转型发展,科技赋能延长产业链,推动矿业转化为新材料,加大尾矿库综合治理,“吃干榨净”引育综合利用企业,实现尾矿资源“变废为宝”、尾矿库“转危为安”。利用落差合理、水资源丰富等比较优势发展新能源及储能产业,建成抽水蓄能电站1个,加快推进实施3个,增添经济发展新动能。
着眼产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生活性和生产性服务业,促进生态资源转化利用、生态产品溢价增值。依托好山、好水、好空气,发展全龄、全季、全域、全链康养,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实现全覆盖,按照高、中、低“金字塔式”结构发展精品、特色、经济型民宿636家,西安等外地来商洛乡村租房长期康养及短期旅居者逐年快速增多,“22℃商洛·中国康养之都”美誉度持续提升。充分挖掘生态资产蕴含的金融属性,通过设立生态资产公司、开展VEP试点(以村组为单位,每个县区2到3个,目前共17个)、建立绿色金融项目库和“企业绿名单”等举措,引导金融机构开展生态资源和资产抵、质押融资创新、环境权益交易等相关绿色金融活动,加快社会资源向绿色产业聚集,目前开发“生态价值贷”系列金融产品10个,2024年底全市绿色金融贷款余额210.09亿元,同比增长23.34%,贷款利率平均下降50-100BP。
王小宁表示,下一步将扩大“市场化”营销,建立经营性生态产品质量追溯机制,实现生态产品全生命周期信息记录与管理,加强生态项目策划、产品认证、品牌营销,构建“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矩阵,提升生态产品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