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所在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极地科普展进驻智创园区,解锁“办公楼下的自然课堂”新体验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5 18:46:00    

这个夏天,普陀区桃浦智创TOP产城综合体的白领们多了个午休新去处——上海自然博物馆主办的“博物馆Walk”极地生物标本展,将北极熊、驯鹿等8件极地珍稀标本搬进了园区B区2号楼,让职场人下楼就能开启一场穿越北极的科普之旅。

午休一小时解锁“办公室到北极”穿越

7月25日正午,展览现场已有不少白领趁着休息时间驻足观赏。在北极熊标本前,程序员小林正认真阅读铭牌,了解北极熊的生活习性。“以前午休要么刷手机要么趴桌睡,现在下楼就能看极光形成原理,感觉午休都变充实了。”他笑着说。

展览精心设计了“轻量化”参观体验:200多平方米的空间里,从极地动物标本到生物多样性知识,每个展品都配有简明解说。平均20分钟就能逛完的动线,完美适配白领的碎片化时间。承办方负责人表示,选择在园区布展,就是看中“碎片化科普”的潜力,“让科学知识融入日常,比专程进馆更易形成传播力”。

大自然的奥秘走进园区,让受众能多时、多地、多情景地萃取博物馆的文化精华,感受博物馆的文化魅力。“博物馆Walk”是上海科技馆为市民提供新型科普空间的全新探索,让藏品“活”起来,也让更多人了解标本而拓展的科普新赛道。

科普“下沉” 让更多空间都成为文化载体

北纬66°34'以北,是北极熊的家园,是苔原与冰原交替的舞台:冬季冰天雪地,夏季却藏着勃勃生机。而地球两端的南北极,像两顶“白帽子”扣在星球上——这里有半年极昼、半年极夜的奇幻,有让方向失效的极点(站在北极点,四周都是南!),更有地球磁场“漏斗”捕捉的极光:带电粒子撞上大气原子,在南北纬67°左右织出绿、紫、粉的光带,像给地球戴上流动的皇冠。

但这顶“白帽子”正在变薄。展厅里,观众能读懂极地的“前世今生”:从2.7亿年前的泛大陆,到5千万年前南极大陆“漂”到南极;能亲手感受磁偏角的奇妙(原来上海的磁北极,比地理北极偏西6°35');更能透过数据看见警示——那些科考队员带回的冰芯,不仅藏着地球的“记忆”,更记录着冰川消融的速度。

北极熊的足迹在减少,苔原的花期在改变,极光下的冰盖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缩小。这场展览不只能看见北极的美,更想让观众读懂:保护这2100万平方千米的冰封世界,就是守护地球的温度调节器。

据悉,这场持续至9月25日的展览,不仅为园区注入科普活力,更成为提升区域吸引力的“软实力”加分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