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所在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清风徐来 | 酒水成“祸水”,贪杯害死人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5 09:37:00    

日前,中央层面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工作专班、中央纪委办公厅公开通报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10名干部在学习教育期间违规吃喝、严重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经查,5人共饮4瓶白酒,1人饮酒后当日下午死亡。(5月13日新华社)

古往今来,以酒助兴留下不少佳话。曹操与刘备煮酒论英雄,竹林七贤纵酒酣歌,王羲之醉酒书写《兰亭序》……酒酣耳热、微醺之妙,其乐无穷。但不知从何时起,酒在某些场合被“勾兑”得面目全非,助长了奢靡之风、模糊了公私界限,成了个别党员干部在官场上栽跟头的“祸水”。

酗酒之祸,危于疽患;放任酒祸,如蚁蚀堤。不良酒风败坏党风政风,绝非夸大其词。就如此次通报中,相关干部台上大谈学习教育,台下接连推杯换盏,阳奉阴违、做两面人;无视中央八项规定,罔顾党中央三令五申,大吃大喝、我行我素……在刹风整纪的猛烈声势下,仍顶风作案不知收敛,性质、影响极为恶劣。

违规吃喝是作风顽疾。这种冲动之所以难以抑制,从外因上讲,源自制度不够完善、监督仍有缺位,很难真正管住某些领导干部的嘴巴。从内因来看,胡吃海喝不是酒的问题,关键是思想的弦松了。某些领导干部之所以公然违规吃喝,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存在侥幸心理,根本就没有把吃吃喝喝当回事儿。或许在他们眼中,很多规矩、纪律都是用来约束别人的,自己并不在其列;几杯黄汤下肚,既不耽误工作,也不影响“为人民服务”,因此也不必过度神经紧张。

更进一步说,则是因为饮酒在当下被赋予了更多意味,醉翁之意往往不在“酒”而在“局”。公务宴请,无酒不能尽兴;应酬接待,不喝不能交心。酒桌不正之风,正照见了一些人“不讲规矩讲感情,不讲纪律讲关系”的潜规则。在一些人看来,饭局、酒局是勾兑、拉拢感情的纽带,表面上大家只是吃吃喝喝,背地里寻求的却是相互援引、利益输送。酒杯一端,原则放宽。这恐怕也就是为什么三令五申之下,违规吃喝问题仍频频变异、屡禁难绝的一大原因。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思想意识、行为方式的变化,需要经历服从、认同、内化三个阶段。这描述了习惯养成中人类心理的演变过程,也昭示了涵养良性政治生态的基本路径。顺着以上思路,要想管住“舌尖上的腐败”,首先要通过严管打出治理“重拳”、扎紧制度“篱笆”。其次要加强日常监督和查处,扎实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在此基础上,更要拧紧思想“阀门”,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让广大党员干部从管住一顿饭、一杯酒做起,严以修身、慎独慎微。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付迎红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苏俊杰 通讯员:孔凤仪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杨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