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城CP | 江河山海双向奔赴,“背影”长留天地之间
来源:【扬州发布】

8月31日,“苏超”烽烟再起!
扬州客场挑战连云港
运河滋润的“淮左名都”VS山海铸就的“东方港城”
一场江苏运河文化发祥地与海洋文化发祥地的直接对话
即将展开
你以浪的篆书,在黄海边缘
刻下云台山的碑文,礁石是未干的钤印
而我在瘦西湖的砚台里,舀一勺月光
研开二十四桥的霜色
匆匆而去 “背影”长留
朱自清——两座城市的文化纽带
朱自清,1898年出生于连云港东海县,童年和少年时期主要在扬州成长和学习。

朱自清故居(扬州)
朱自清是现代著名的文学家,他拒领美国救济粮的文人风骨和民族气节激励了无数国人。一句“我是扬州人”,体现了朱自清和扬州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朱自清故居(连云港东海县)
东海作为出生地
扬州作为成长地

舞剧《朱自清》
共同构成了朱自清文学中的地域特色
也成为其文学创作的重要底色
你的渔火是坠落的星群
在连岛夜潮中重组星座
我的青瓦上,栖着隋炀帝遗落的玉带
被运河的桨声,磨成温润的瓷
运河名城与海港新星
江蹙海门帆散去,地吞淮口树相依

扬州运河
扬州因吴王夫差开凿邗沟、修筑邗城兴起
曾是唐宋漕运枢纽
有"扬一益二"的美称

隋炀帝开凿运河直下扬州观琼花,从此“广陵大镇,富甲天下”。

步入明清古城
小秦淮河的波光潋滟映着青砖灰瓦
东关街人流如织

扬州东关街
个园的竹影在粉墙上摇曳生姿
仁丰里七百米长巷如鱼骨般伸展
扬州更像一位洒脱的名士
既有盐商时代的豪奢
又有“扬州八怪”的狂放
瘦西湖的秀美与淮扬菜的精致
展现了它既懂享受、又有才情的一面

天连齐鲁千峰绕,地接江淮万里来
连云港古称“海州”
《山海经》记述的“东海之外之大壑”
今日之连云港
雄踞黄海之滨
大陆桥东端桥头堡
丝路荣光千年闪耀

东夷岩画、藤花落遗址一览古城沧桑

孔子在此登山观海
成就了文化名山孔望山

秦朝方士徐福从赣榆扬帆东渡
成为中日文化交流第一人
清末,与张謇并称“南张北沈”的海州籍实业巨子沈云沛力排众议
推动陇海铁路终端建到连云港
成为今日新亚欧大陆桥东方起点的肇始
也成就了连云港“一带一路”交汇点支点城市的战略地位
作为古典名著《西游记》的文化发源地
花果山就坐落在云雾缭绕、洞天福地的云台山中

作为“大圣故里”的连云港
拥有《西游记》赋予的独特魅力
而连云港的山海则赋予了神话血肉
唐僧师徒历经八十一难终取真经
是拼搏、协作与永不言弃的精神在支撑
而如今“西游精神”已经融入
港城人的血脉基因中
这座独具特色的山海之城
正在绽放属于自己的璀璨光芒

你吞吐万吨盐粒的晨曦
我收纳千载诗卷的暮霭
当你的集装箱列车穿过花果山隧道
我的漆器正雕琢大明寺的钟纹
诗词之城遇上西游文化
扬州
一座闻名遐迩的诗词之城
从汉唐至明清
2500多位诗人写过扬州
可考的历代诗词超过两万首

瘦西湖白塔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成为扬州最知名的“文旅宣传语”
举世皆知

康熙二十七年三月初三,孔尚任在扬州发起了“红桥修禊”。这次参加的名士有24人,来自8个省,后来被称为“八省之会”
是清末民初文学家李涵秋1909年至1919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广陵潮》
对中国近代扬州城市民社会淋漓尽致的描绘和市民风俗详尽的描写
为我们了解近代市民社会打开了一扇窗口

东海郡之遗风,海州城之文韵
西游记文化已深深融入港城的城市灵魂

成为展示连云港城市形象及对外文化交流的一张靓丽名片
西游文化也成为连云港市民最为深厚的心理积淀
而清代文人李汝珍于嘉庆年间创作的长篇小说《镜花缘》
历时十余年创作完成
是直接诞生于海州地区的一部传世名著
这是一部和航海密切相关的名著
书中海外诸国的奇幻场景令读者心驰神往
山海之城的浪漫侠气也展露无遗

淮扬刀工雕岁月
海港鲜味佐风帆
双城烟火同天煮
最是人间饕餮欢
淮扬美食遇上山海佳肴
清鲜平和、刀工精细、南北皆宜……
淮扬菜是中国传统四大菜系之一
扬州人将吃融于"皮包水"的晨昏日常
三餐皆是生活的诗
富春茶社的魁龙珠茶以一茶融三省
茶汤清碧如春水
翡翠烧卖碧绿欲滴

千层油糕如云似雪
三丁包里裹着淮扬的丰饶
鲜嫩爽滑的大煮干丝

雪白的干丝在浓郁鸡汤中舒展
火腿虾仁点缀其间
尽显淮扬菜的清鲜本味
……

连云港
这个山海相拥的城市
尽情享受山海的馈赠
质朴而鲜美
对虾莹白如玉
梭子蟹膏满黄肥
沙光鱼鲜入骨髓


灌云豆丹的奇鲜
赣榆煎饼的嚼劲
东海老公鸡的醇香
……


这里通过历史传说、工艺传承
与山海物产的结合
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饮食体系
苏超赛场
因这场运河和山海的奔赴而热烈
扬州的千年古韵
连云港的浪漫侠气
必将谱写绿茵场上的一段佳话
制图:杨敏
文案:金杰
综合交汇点、扬州发布、连云港发布等
本文来自【扬州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