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专家视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创造”,强调“把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作为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中心环节”。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加速演进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文化强国建设面临更加复杂多变的新形势、新挑战。我们要按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部署要求,推动宣传思想文化领域工作理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的全方位创新;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繁荣发展,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要坚持正确改革方向,牢牢把握基本要求。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是文化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重大任务,明确改革路径和具体举措,为新时代新征程改革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要坚定不移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导文化体制机制改革,自觉把这一科学思想贯彻落实到改革全过程各方面,充分贯彻《决定》精神,稳妥有序推进改革。
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要进一步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的供给机制。高品质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的供给,是一个时代文化活力的直观体现。当前,如何提振消费、全方位扩大内需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从文化建设的角度来看,多样性、高品质的文化内容供给不足,也是制约消费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日趋个性化、品质化,但文化供给不均衡、不充分的现象仍然存在。我们要不断提升文化创新能力,改进文艺创作生产服务、引导、组织工作机制,培育优秀文化人才队伍,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文化内容和文化消费场景,有效解决供给总量不足、质量不高等问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优质文化内容的供给,激发全社会文化参与活力,破解文化资源配置的结构性矛盾;深入推进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实现优质文化产品供给和需求的精准对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整体能效。
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要大力推动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发展。近年来,我国涌现出多种类型的数字文化产品,在全球文化市场上引起广泛关注,优秀传统文化在科技加持下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机与活力。探索文化和科技的融合发展,不仅是追求文化内容呈现方式和传播方式的创新,更为重要的是,要培育适应文化生产新生态的创新思维,实现文化生产机制的整体性变革,从而更好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实践中文化发展的现实优势。
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要不断完善文化发展的宏观管理体制与微观运行机制。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是围绕文化领域生产要素创新配置展开的一个系统性社会工程。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深刻改变文化生产消费的整体格局,形成新的媒体形态、舆论生态和文化业态。要主动适应新形势,始终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在充分尊重文化自身规律的前提下,实现文化建设的数字化赋能。探索建立基于现代数字信息技术、涵盖宏观体制和微观机制的文化发展制度设计,充分调动各市场主体有效协同,构建“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良性互动的文化生态,为各类文化创新创造提供更多开放性空间,充分激发文化发展的内生活力。
(作者:郑崇选,系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