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所在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80后基建工人现断层 AI与机器人成“补位”主力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12 19:06:00    

中经记者 索寒雪 北京报道

“当前建筑工地的主力军仍是60后、70后,甚至连80后的从业者都很少见了,劳动力短缺曾是我们最焦虑的问题。”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海外部的一位人士,近日在国家发展改革委主办的一场论坛上表示,“现在,人工智能(AI)、机器人等创新科技正在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

目前,传统基建产业正通过数字化转型和人工智能技术注入新动能,这有望有效缓解劳动力结构性断层带来的发展困境。“机器换人”已不再是设想,而是在传统基建领域切实发生。

“我们公司下属有一家专门做矿山采爆业务的企业,现在就利用远程控制和人工智能技术来开展工作。”上述人士介绍说,“大家可能很难想象,我们建筑企业竟然会有专门研究远程控制技术的科技公司。”

他进一步介绍,这家只有两三百人的公司专注于矿产采爆。如今,技术人员只需坐在北京的控制室里,就能实时监控并指挥海外矿卡的采爆作业。

在港澳地区的建筑工地上,智能机器人也已从概念走向现实。具备3D视觉识别与路径规划能力的刷墙机器人,能精准完成高空作业;而砌砖机器人通过算法优化,单日砌筑量可提升至人工的5倍。

这些场景充分印证了AI在重复性、高危性作业中的不可替代性。智能建造技术的普及,不仅填补了“80后工人断层”形成的空缺,更推动了行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的跃迁。

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相关负责人表示:“现在数字化、人工智能对基础设施建设行业影响很大,它们可以有效降低行业成本、提高效率,同时提升我们在国际市场的综合竞争力。”

该负责人指出:“我们下一步努力的方向,就是通过数智化赋能基础设施建设。”

他补充道:“此外,还要大力开拓算力中心、数智中心等新型基建领域,这是未来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

最后,他建议:“我们应推动人工智能和传统基建的深度融合发展,促进智慧交通、智慧电网、智慧城市、智慧工地等一系列技术的进步,并把国内先进的实践经验推广到国际市场上,为帮助发展中国家弥合数字鸿沟,推动人工智能发展贡献我们的力量。”

(编辑:郝成 审核:吴可仲 校对:翟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