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言|推动创建“文明城市”向建设“城市文明”转变

曹劲松 南京市社科联主席、南京市社科院院长
城市文明建设是人民群众向往美好生活的共同奋斗与创新实践,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智慧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魅力所在。四十年来,中国的文明城市创建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城市物质条件和精神追求的同步提升,持续促进城市整体面貌的改善和市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在深层次上推动了社会文明进步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积累了丰富的城市文明建设宝贵经验,也面临新时代新征程的新挑战。从文明城市创建历史和城市文明建设的时代内涵出发,实现转变要聚焦五个方面:
坚守价值立场,更加注重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人民至上是党的百年奋斗的宝贵历史经验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价值立场。城市文明建设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牢牢抓住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更加注重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将人民群众追求幸福的期盼转化为共同奋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大动能。文明城市创建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和组织效能,在拓展实践中要更好地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形成人民群众热心参与、倾情奉献、协力共创的高效实践机制,不断充实城市文明建设内涵,提升文明城市创建品质。同时,注重将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惠及生活在城市中的每一个人,促进社会主义共同富裕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让人民共享城市美好生活。
聚焦实践目标,更加注重培育文明新风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城市文明集中体现为人们在城市生活中的社会实践,既需要主体道德精神的自我塑造,又需要社会伦理秩序的和谐构建,两者相互作用、互为支撑,构成了城市文明实践的场域。深化和拓展文明城市创建,要充分调动文明实践主体在社会生活中向真向善向美的内心力量,以浓郁的社会道德氛围激发人们的道德情感,砥砺每个人的道德行为,更加注重培育社会文明新风,形成全社会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敦亲睦邻、见义勇为的崇德风尚。城市文明建设要从外部的社会风尚倡导,通过以文化人走进主体的内心世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于人们的心田,使之成为主体精神成长的内在追求,并付诸自身的社会实践,促进社会文明程度的整体提升。
创新培育方法,更加注重典型示范引领促进经验总结推广。城市文明建设是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不断提质的历史过程,其目的在于持续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互促进、共提升,让城市给人民群众带来更高品质、更加美好的生活。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文明城市创建的提质增效需要持续探索城市文明建设的规律,坚持守正创新,不断总结经验,更加注重发挥典型示范的引领作用,将先进经验在全社会加以推广,进而提升城市文明建设的整体成效。社会主义城市文明建设经验源自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中的实践创造,要从深化城市文明建设规律的认识出发,增强主体的文化自信和文明自觉,拓展文明培育路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与城市文明进步的共振。
形成工作机制,更加注重抓在经常融入日常保持常态。城市文明建设是以人民群众为主体的集体实践,不仅需要充分调动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形成思想认识自觉和道德行为自觉,而且需要在城市现代化社会治理体系中,通过目标性的社会引导和强有力的组织动员,形成社会主义城市文明建设的有效促进机制,深化城市文化共同体的内聚力和治理共同体的协同力。随着文明城市创建的持续深入,在文明创建工作机制上要从促进社会生活秩序诸方面阶段性的目标达成,逐步走向文明创建目标的巩固和提升,更加注重抓在经常、融入日常、保持常态,将社会成员的道德人格塑造和文明习惯养成作为文明创建机制的核心驱动与关键环节。要从人的社会成长和精神成长的全过程着力,有机贯通家庭、学校、社会的育人塑德机制,把人的文明修养融入城市文明机体,源源不断地转化为城市文明建设的内生动力。
彰显创建成效,更加注重城市吸引力凝聚力和市民归属感荣誉感。城市文明建设凝聚着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价值期冀和具身体验,是文明创建目的与结果的统一,展现了人的现代化与城市现代化和融共进的历史过程。人与城市既是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又是相互融入的关系,共同铸就了城市文明的时代乐章。城市因人而美好,人因城市而自豪。城市文明程度是一个渐进累积的过程,需要通过文明城市创建成效加以持续巩固、拓展和提升,不断激发人们在城市美好生活中的文明创造力量。在城市文明建设中彰显创建成效,要更加注重城市作为文明场域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让市民拥有更强的归属感和荣誉感,一方面使城市现代化更好地服务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使人的智慧和创造赋予城市更加绚烂的色彩,让城市更具文明高度和生活魅力。
文明城市创建与城市文明建设都是以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相协调、互促进、共提升为根本导向,促进城市现代化的发展。加快推动创建“文明城市”向建设“城市文明”转变,就要从城市文明内涵出发推进文明城市创建深化拓展、提质增效,坚守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聚焦文明实践的建设目标,创新文明培育的方式方法,形成文明创建的工作机制,彰显城市文明的建设成效,持续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实践经验,不断将城市文明建设引向深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