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所在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海珠工业再进化 寸土何以生真金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7 10:20:00    

5月26日,海珠区举办2025年都市工业高质量发展暨后航道招商大会。受访者供图

3年前,在广州中心城区中,海珠率先点燃发展都市工业的火种。如今,点点星火已聚起冲向全球的燎原之力——

国产存储“黑马”,在海珠土生土长的飞牛私有云,以70万装机量撬动千亿级产业圈,家庭NAS变身AI算力中心,向全球第一进军;

苇渡微电子(广东)有限公司(下称“苇渡微电子”)落地海珠后营收破亿元,成为显示驱动芯片行业领军企业之一,仅4月交付规模达100万颗,在国外“霸屏”困局中撕开突破口;

今年10月,广州市中心城区最大规模的示范性都市工业园区即将在海珠开园……

瞄准工业回城、招引工业总部,遍布激流险滩的都市工业之河,海珠终于是蹚过来了。2025年一季度,海珠区以广州1.2%的土地面积,撬动17.3%的全市工业增速王冠,工业投资增速更是增长205.3%。

5月26日,海珠区举办2025年都市工业高质量发展暨后航道招商大会,会上秀出了海珠区都市工业的“硬核实力”,真金白银兑现超2300万元的都市工业“大礼包”,落地签约首批都市工业项目,后航道创新带进行全球招商。

当前,外部环境急剧变化,国内转型任务繁重,新型工业化更要在“大而全”的基础上,向深向细布局,做到“精而强”。

而海珠区以敢为人先的魄力证明,中心城区不仅能留住工业之“形”,更能铸就新型工业化的“魂”,回答“制造业抓牢在自己手里”的时代命题。

●南方日报记者 吴雨伦 钟晓宇

都市工业星火燎原

在寸土寸金的中心城区发展都市工业,就像“于石头缝里种菜”,实属不易。

但“难啃”的骨头必须啃,海珠拿出闯劲干劲拼劲,观常人观不到之处、为常人不敢为之举,敢于“置之死地而后生”,在产业阵痛中完成惊险一跃,打响都市工业看海珠的品牌。

在“挥刀”斩断一批中低端业态、减少产值约达83亿元后,2021年底,海珠区主动重启“都市工业”,率先在广州中心城区提出将都市工业作为发展经济的新着力点,主动探索发展低能耗、低污染、高附加值的都市工业业态。

随着广州提出“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2022年7月,《广州市海珠区促进都市工业高质量发展实施办法》出台,2023年向15家企业兑现资金奖励1037万元,剑指“制造业立市”的战略核心。

去年,海珠都市工业再“上新”,发布《海珠区后航道服务型制造创新带产业发展策划》,在全市率先提出打造“后航道服务型制造创新带”,以柔性智能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双马达”,在珠江后航道划出智造创新的黄金水岸。

“海珠区的都市工业发展模式极有可能将成为广州两化转型、两业融合的示范样本。”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导徐维军长期研究广州都市工业发展,在大量调研走访后发现,海珠打造出了“全链路数智赋能+立体化工业生态”模式推动新型工业化转型,都市工业建设成效显著。

诚如所言,海珠区构建独特的都市工业“56433”产业发展体系,落地都市工业企业超30家。2024年,后航道服务型制造产业集群更是被认定为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数据可以为证:

从2022年开始,海珠区一下新增11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其中制造业6家,撕掉“0家小巨人”的旧标签,省专精特新制造业企业也达到了46家,新增未来独角兽制造业企业2家。

这些企业逐步成为海珠制造业稳健增长的“顶梁柱”:3年里,新增企业产值在制造业总产值占比逐年提高,从2023年占比10%提高至2024年占比16.2%。

海珠区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逐年提升,由2020年占比9.1%提升至2024年占比12.6%。寸土上发展的都市工业也吸引来真金——一季度,工业投资达到205.3%的高速增长。

不难看出,如今的海珠区,都市工业的星火已成燎原之势。

以“数智变革”重构“产业链条”

在海珠区,有一朵“云”,堪称“国产之光”,正挑战NAS(网络附属存储)领域巨头,冲击全球第一。

这朵“云”名叫飞牛私有云。

如果说传统硬盘存储像保险箱,飞牛私有云就像一位定制化私人“数据智能管家”。

既能避免文件上传公共云盘暴露隐私,又使家庭NAS秒变“本地化AI算力中心”,自动对文字或者图片进行识别,有局域网就能用。

过去,当你想在电脑里寻找猫咪照片,需要检索每个文件夹。但接入飞牛私有云后,只要在系统输入:“猫咪照片”,飞牛私有云能秒速定位所有关于猫的照片,无论用手机、平板、车载等,都能随时随地访问本地数据,相当于在家里有了私人定制化大模型。

“我们打造一个像WINDOWS一样的存储操作系统,即便是家里的老旧电脑都能使用。”2023年1月,因为市场上没有好用的NAS类产品,飞牛私有云公司联合创始人兼CEO朱挺和朋友决定自己创业。创业一开始就是“All In”,一直到现在都未引入任何投资,“我现在是没有房产,全都投入了公司里。”

这种“All In”很快有了回报。

“一上线就火了,我们自己没有做什么营销,有很多技术宅主动推介我们的产品。”朱挺说,去年9月,飞牛私有云开始公测后,安装量已超70万,月活也已超50万,逐步超越市场占有率第一的群晖系统。

通过海珠区举办的对接会,飞牛私有云也和区内企业接触,为中小企业提供了不需运维的存储解决方案,只要插上电,存储系统自动运行,保障企业数据安全。

下一步,在海珠区发展都市工业的鼓励下,朱挺打算走一条“软硬兼施”的路:既打造软件和AI生态,拓展类似于手机的应用商店;又打造硬件生态,让飞牛私有云系统形成生态产业链,比如知名主机生产商会预装飞牛系统;同时,飞牛私有云将开发硬件周边包括摄像头等。

5月13日这天,朱挺单日就接待了5拨客户,既有生产主机的公司,又有ODM厂商,还有希捷等知名硬盘公司,它们都希望能和飞牛私有云开展合作。

也就是说,这一朵“云”将带动一个存储生态圈的诞生。

“企业很看好后航道未来发展,我们将结合飞牛私有云企业的发展需求,如企业拟设立自研硬件组装产线,将在生产场地、员工招聘等方面给予资源优先支持。”海珠区科工商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飞牛私有云,代表着海珠区对都市工业内核的认知:当传统制造受限于土地成本,当其他地区还在纠结厂房面积租金时,海珠区直接抓住都市工业真正命脉——全链路数智赋能。

在海珠,不一定有传统工业区的烟囱与流水线,但却有着众多“数智”大脑通过数据流改写传统——

纺织服装业通过致景科技的“天工智能服装制造云平台”,将设计打版周期从5天缩短至3天,成本降低70%;

百度飞桨赋能双鱼体育全自动智能生产工艺,支撑其巴黎奥运会供球,海外订单实现20%增长。

海珠区用实践证明:在中心城区的空间困局中,以“算法密度”替代“机器密度”,以“数智变革”重构“产业链条”,才是都市工业破局的关键。

这里正在书写的,不仅是一家家企业的成长史,更是一座超大城市重新定义工业文明的能力与智慧。

探索中心城区再工业化新路

指尖每次轻触屏幕,都会“唤醒”一个“微型指挥官”,以每秒千次的运算校准着显示的色彩与精度。

这个指挥官就是一颗小小的显示驱动芯片,藏在手机底部的方寸之地上,集结海量算法,统领万千像素。

在海珠,苇渡微电子就是一家专注于新型显示驱动芯片设计的高科技企业。

“2024年,公司搬到广州海珠之后,业绩快速增长,去年底营收突破一个亿。”苇渡微电子董事王丰说,截至2024年底,公司已有4款芯片实现量产。4月,公司交付规模达100万颗,创历史新高,今年业绩预计翻倍。

造芯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拥有全世界最复杂的产业协同,生产过程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刚到海珠,苇渡微电子就遇上了一次资金危机。

“当时,海珠区帮我们联系协调中国银行,最终争取到1000万元贷款,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王丰说,这笔贷款就像雪中送炭,保证了产品的后续研发。

今年一季度,在海珠区,有15家像苇渡微电子这样的都市工业新势力破土而出,增长64.2%。

如同造芯在纳米级的精度上构建算法,海珠区发展都市工业也有着同样的精度,在中心城区一寸寸找空间,通过发展“工业上楼”、产业园区等工业生态,破解中心城区空间限制。

不久后,在琶洲试验区南片区,广州市中心城区最大规模的示范性都市工业园区将拔地而起。园区部署智能装备等四大主导产业,目前,已吸引百度ARM云服务器生产企业磐玉科技落户园区。

近年来,海珠区不断“向上要空间”,探索出一条“中心城区再工业化”的路径,以“立体化工业生态”模式打造珠江科创园和小洲智造园,标志着中心城区工业载体向“垂直化、集约化、智能化”转型的突破性尝试。

“该模式在破解中心城区产业空心化、促进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方面展现出较强的示范性,为全国其他中心城区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徐维军说道。

他认为,其他城区可借鉴海珠区“轻型制造+上楼生产”模式,优先发展精密仪器、工业软件等占地小、技术密集的产业或环节,可结合本地优势(如轻工、商贸)打造垂直领域数字化平台,推动“制造+服务”融合。

珠江潮声里,传统产业迸发数智化新芽;老城肌理中,工业生产向上生长。在海珠区,都市工业体系如热带雨林中的大树一般,向上攀爬,开枝散叶,不断托举起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根基。

未来,海珠区将继续构筑都市工业的“三重门”:“总部+研发+核心制造”,完善新型都市工业产业链条,不断提升海珠都市工业品牌力、影响力,让中心城区工业基因焕发新生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