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满的“留白之妙”与低头刷屏的窘态

小满节气之后并无大满节气,这不是历法疏漏,而是古人的一种大智慧,——如同中国水墨画中的留白技法,深谙“未满”方是圆满。
小满的“留白之妙”运用在生活中就是:饭至八分方知味,茶斟七分韵自生;话不说绝留余地,福不享尽有余庆;饮酒微醺最惬意,行路留步天地宽。人生最好的状态是保留“刚刚好”的分寸感,否则物极必反,水满则溢,月盈则亏。
知止而不妄为,处处留余,这般通透的人生智慧,说起来云淡风轻,践行时却并不容易,例如现代人每天超长时间刷手机,就很难做到适可而止。
如今的手机拿得起,还真放不下,我们深陷于刷屏,不能全怪个人自控力薄弱,手机功能从单一通话工具,升级成了 “生活全场景服务”,掌控了衣食住行、工作学习,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已然成为现代人难以割舍的“数字器官”。
想要自如驾驭这台“掌中宝”,避免沦为数字时代的“局外人”,就不得不陷入操作系统与应用软件的知识漩涡。
手机厂商与软件开发者推出的各类软件,本应是为生活“留白”设计——通过简化的软件应用,释放更多时间回归真实生活。然而现实却背道而驰:各品牌操作系统自成生态壁垒,各软件应用纷乱繁杂,从快捷支付到智能指令,从手势操作到AI语音助手,从锁屏技巧到安全隐私保护……繁复的操作如同猜谜语,让用户在“高效”的幻觉中耗费时间和精力,指尖不停滑动,时间悄然流逝,用户越是追求便捷,反而越深陷操作方法的牢笼,对手机的依赖与日俱增。
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的复杂化,受益的自然是商家,复杂的软件通过权限和隐私设置模块收集用户数据(如使用习惯、地理位置),用于精准营销(如推送个性化广告),个性广告无孔不入,冲动消费自然如影随形,再加上令人殚精竭虑的支付风险,骚扰电话连番轰炸,要想恪守“小满”的从容与淡然,谈何容易。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周滔
编辑 何涛
二审 杨韬
三审 覃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