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所在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感恩奋进 籽籽同心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2 09:11:00    

“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新疆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为乌鲁木齐广大干部群众指明了前进方向。

从新疆博物馆的文物瑰宝到新疆大学的育人课堂,从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的开放平台到固原巷社区的温馨服务,乌鲁木齐广大干部群众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他们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将民族团结深植于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血脉之中,共同书写出一幅“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时代画卷。

文物讲述历史 教育培育认同

在新疆博物馆“国宝厅”,一件汉代“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臂静静陈列在展柜中,其历经沧桑的斑驳纹路间,无声地跃动着中华文明的生命密码。

2022年7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驻足凝神,深情指出:“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由各民族优秀文化百川汇流而成。”

新疆文博工作者执文物为笔,蘸历史为墨,让沉睡千年的丝路瑰宝“开口说话”,鲜活诠释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在新疆的生动体现。

盛夏时节,新疆博物馆迎来年度参观高峰,单日接待量突破1.2万人次。展厅里,“新疆历史文物展”“丝绸之路乐器展”“故土新归:故宫博物院藏康雍乾时期的新疆文物展”“中华史册——新疆出土文献展”等系列展览,荟萃伏羲女娲图、简牍文书等6万余件馆藏珍品,如丝如缕般串联起千年文化交融的历史脉络。

“这不是简单的展品陈列,而是让文物‘走出’展柜,真正走进人们心里。”新疆博物馆党委书记、副馆长何嘉介绍道。博物馆创新运用虚拟现实、3D展示、数字直播等数字化手段,将文物背后所蕴含的“家国一体”历史实证,巧妙转化为引人入胜的动态故事。例如,“中国锦绣——‘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臂国宝展”即以这件锦护臂为核心,生动演绎两汉时期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壮阔史实,让观众身临其境般感受中华文明的磅礴气度与兼收并蓄。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疆各民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血脉相连、命运与共的重要成员。”展馆中的每一件文物,都仿佛是镌刻在岁月长河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印记,无声诉说着共同的历史,唤起人们对“五个认同”的深切共鸣。

与此同时,新疆大学将这份深沉的认同深深融入育人血脉。

2022年7月1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大学视察时殷切强调:“立德立什么?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增进师生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学校坚定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灵魂贯穿立德树人全过程:深化思政课程改革,精心设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调研基地,常态化组织学生走进文物展,在历史的回响中深化“休戚与共”的血脉认知。

课堂外,新疆大学还广泛开展“文化润疆”系列实践,如非遗进校园、民族团结主题辩论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青年学子在沉浸式互动中深刻读懂“新疆命运始终与伟大祖国血脉紧密相连”的历史真理。

正如学生江洲所感言:“在这里,我们不仅汲取知识,更领悟了如何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接棒人。”教育的力量,正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心灵深处的“根”上发芽、生长,最终绽放出绚烂的团结奋进之花。

枢纽连通亚欧 开放促进融合

蓝天白云下,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机车轰鸣,一列列“天山号”班列整装待发。

2022年7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视察时思虑长远:“过去是内陆的一个省份,现在有了‘一带一路’就不同了。这里不再是边远地带,而是成为一个核心地带,成为一个枢纽地带。你们在做具有历史意义的事情。”

陆港区以开放为纽带,借经济合作之力筑牢民族团结之基,彰显新疆从内陆省份向“一带一路”命运共同体前沿的跨越。

在国际陆港区多式联运中心集装箱堆场,正面吊起重机装卸着“中国制造”商品;在中欧班列(乌鲁木齐)集结中心场站,一列列满载货物的新疆“天山号”多式联运品牌班列即将驶向中亚及欧洲;在乌鲁木齐陆港国际客运站,国际客运大巴载满采购物资驶向哈萨克斯坦。

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与临空经济区管理委员会陆港服务局负责人钟荷花常驻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铁路口岸综合服务楼联办大厅,她指着中欧班列运行图感慨:“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我们一刻也不敢忘。”

数据见证融合:2022年以来,国际陆港区累计发运中欧(亚)班列3500余列,班列开行总数逐年上升,2025年1—6月发运585列,占全疆发运总数的88.4%;发运国际公路车辆2.4万余车,2025年1—6月发运1105车,同比上升28.6%。

钟荷花说:“班列开行,连通的不仅是亚欧市场,更是各民族共享发展的机遇。我们将以新疆自贸试验区建设为契机,全力打造要素集聚、平台集成、经济活跃的亚欧黄金通道核心枢纽,让这座内陆城市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社区服务暖心 邻里守望相亲

天山区固原巷社区的葱郁树荫下,孩子们在新建的秋千上尽情欢笑,老人们围坐在崭新的木棚里下棋聊天,一派祥和安宁。

2022年7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新疆时来到固原巷社区,实地了解这里开展便民服务、老年人和青少年文化活动等情况,并走进居民家中,与社区干部群众拉家常、话情谊。总书记的深切关怀与殷殷嘱托,如春风化雨,令居民们倍感温暖和鼓舞。

社区精准聚焦民生需求,以“三项清单”等细微处着手的小切口服务,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悄然融入升腾的日常烟火气,精心编织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幸福图景。

暑假伊始,社区“暑期小课堂”便热闹起来:书法课翰墨飘香传承中华文化、非遗体验巧手生花绽放魅力、足球课活力四射强身健体……家长和孩子们兴致勃勃,争相参与。

居民阿布来提·吐尔逊指着眼前焕然一新的角落,高兴地说:“去年这里只有小石桌小石凳,略显单调。现在你看,新搭建了乘凉木棚,安装了舒适的桌椅,老人小孩都有了专属的玩乐休憩的地方,多贴心啊!”

这份喜人的变化,正是社区“三项清单”机制的生动体现。这项机制犹如一把社区治理的金钥匙——干部深入走访,倾听民声,形成详实的“需求清单”;广开渠道,整合资源,提供有力的“资源清单”;居民共议,民主决策,最终落地惠民的“项目清单”。依托清单机制,社区高效解决了休闲场地扩建、老年照料等百余件关系居民切身利益的民生实事。

社区党总支书记张耀文自豪地介绍,荣誉墙上挂满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等金灿灿的称号,其核心秘诀就在于“以人民为中心”——社区开办积分超市,鼓励居民踊跃参与社区治理,邻里间谁家帮忙解了难题,就能用积分兑换生活用品;各族居民主动结对互助,节日里欢聚一堂包饺子、跳起欢快的麦西热甫,情谊融融。

固原巷社区的点滴实践,正是对“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一真谛的有力印证。社区服务大厅里,一面展示墙贴满了已完成的项目清单,每一张清单背后,都是“润物细无声”的情感交融与融合硕果。

民族团结的深厚根基,不在宏大口号里,而是深深扎根于邻里相亲的点滴温情里。社区通过一件件小服务解决居民“牵肠挂肚的问题”,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变得可触可感、深入人心。居民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这里没有陌生人,只有一家人。”

正如璀璨星斗,点亮无垠苍穹;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方孕育了伟大的中华民族。乌鲁木齐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从博物馆的文物回响到大学的育人课堂,从陆港区的开放引擎到社区的服务温情,在城市各处留下了生动的实践足迹。(记者盖煜 王丽娜 唐红梅 陈彦仿 梁淑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