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所在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科学与人文相融:华中科技大学育人范式的时代答卷?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9-14 10:08:00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

在华中科技大学9月11日举行的2025级本科生开学典礼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以“坚持科学与人文相融”为核心寄语新生,这既是对学校70余年育人传统的传承,亦是对智能时代高等教育使命的深刻回应。尤政近年来多次强调,人工智能等技术的突破需以伦理反思为边界,而华科大“科学教育立世、人文教育为人”的融合路径,正是对这一理念的系统性实践。

尤政表示,华科大自上世纪90年代起便在全国理工高校中率先举起文化素质教育大旗,杨叔子院士“没有人文精神,不打自垮”的警示,奠定了学校“科学—人文”双轮驱动的育人基调。这一传统在新时代焕发新机:崔崑院士捐资千万助学的故事,诠释了科技人才“以德率才”的精神内核;罗俊院士团队30年磨一剑测得国际最精万有引力常数G值,则彰显了“求真务实”的科学品格。尤政校长将二者结合,提出“崇德修身、求真务实、心系家国”的育人要求,实质是构建“技术向善”的价值坐标——既培养突破“卡脖子”难题的硬实力,更塑造“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使命感。

这种融合在实践中已形成独特生态:校园内,“人文讲座”与“科学精神与实践讲座”持续滋养学子;社会服务中,医学院董念国团队研发的全球最小“人工心”以科技回应民生痛点,集成电路学院学生开发的海洋点云智能感知系统助力企业攻关。尤政所强调的“科技—伦理—法律”协同框架,更在课程体系中具象化为“人工智能伦理”必修课、跨学科创新实验室等创新举措,使学生在攻克技术难关时始终保有伦理自觉。

作为智能时代高等教育的探索者,华科大以科学与人文的“双向奔赴”,“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的思考。当ChatGPT改写知识生产规则、脑机接口模糊人机界限时,这种融合教育恰恰锻造出“既能解微分方程,亦能思人性尊严”的完整人格——唯有让科技扎根人文土壤,才能让创新真正照亮人类前路。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建宏 张锐)

[ 责编:王文韬 ]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