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海“绿色版图”的三个缩影
西宁南山一景 本报记者 祁国彪 摄工程固沙成效 旦正才让 摄绿绕村庄 哇麻村委会提供湿地生态修复与保护工程项目现场 王湘琳 张地委 摄本报记者 宋明慧四月,春天又与青海相拥。望不尽的绿意,是自然最盎然的呼吸,是生态最慷慨的馈赠;道不完的绿色故事里,是青海播绿人一代又一代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接续。从一个个
2025-04-14 03:54:00

毛白杨生,毛白杨死
如果中国北方的飞絮有一天消失不见,那或许可以追溯到2015年冬天,一个平静的时刻。在北京大兴区前安定村附近麦田的中央,一座用红砖搭建的祭坛上,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刘勇见到一棵漂亮的古毛白杨。砖红色的祭坛和散落的贡品是关于崇拜的残存,按照《周礼》制定的礼法准则,用于祭祀鬼神的社址,必须要有一棵树。这棵杨树
2025-04-15 14:00:00

伊旗“植树新装备”霸屏央视7分钟→
今天(6月16日),CCTV13《新闻直播间》栏目报道了伊金霍洛旗阿鲁图林场的“植树新装备”。植树机器人的机械组合,再配合3名工作人员,每小时可以栽种700多棵樟子松。随着科学化、机械化治沙技术的持续更新和应用,毛乌素沙地正加速向“全域绿洲”的目标迈进。来源:CCTV13
2025-06-17 09:13:00

黑木耳开出林下“致富花”
时下,走进龙江森工大海林局公司青云山林场,首茬黑木耳迎来采收季。一片忙碌步入木耳种植基地,生机勃勃的景象映入眼帘,一排排墨色菌包整齐地摆放在草地上。远望之下,菌包上缀满木耳,宛如盛开的黑色绸缎花,泥土的芬芳与新鲜木耳的独特菌香交织弥漫。采摘工人头戴遮阳帽,穿梭其间,指尖轻捻,一朵朵饱满的木耳便落入桶
2025-07-09 13:30:00